美国煤电占电力供应37%,高于天然气和核电。
也就是说,通过通货膨胀来形成负实际利率或低实际利率,从而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我们不要认为只有价格总水平的不断上升才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不二法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来考察。二、通货紧缩和物价政策 我国当前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马后炮了,因为中央已采取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出现了通货紧缩而提出来的。但是,低通胀政策的主张仍很流行。目前我国经济中也存在某些对利率下降反应不灵的现象,我国是不是也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呢?我们认为还不能这样说。如果说通货膨胀是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上涨,而不是局部的、暂短时间的物价上涨,那么,通货紧缩则不应是短暂的、局部的物价下降,而应是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下降。
例如我国目前的情况,资金上储蓄大于投资,存款大于贷款,劳动力资源存在着下岗待业问题,生产设备能力不少停产半停产,商品物资库存积压增多,等等。这涉及到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讲了很多年却进展较慢,现在到了不讲不行的时候,因为形势所迫。
进入专题: 工业经济 。互联网+和+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吗? 制造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互联网+制造业。中国在这方面很有优势,第一是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正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风口上。再过一阵子看股市很赚钱,又去炒股票。
这种看法不但不对,而且相当危险。此外,还要注意技术工人的培养和技工的培训等,如果哪个地方确实搞得比较好,也可以重点宣传一下。
过去几十年来机会很多,外面的诱惑也很多,大家心都很浮躁,静不下来。创新是试错的过程,可能会有90%以上的人是失败者,让银行去提供资金可能吗?总是讲融资难、融资贵,但确实也不完全是银行的觉悟问题,而需要转换整个融资方式,能够与创新搭配的应该是风险投资。制造业企业中相当多的功能是信息的积累,将来也可以分离出来,比如在北京就能遥控在新疆、内蒙的某一个作业的流程。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平淡,但又都是我们最缺乏的东西。
我再追问怎么才能有所赶超,他说这就费劲了,很多事情需要多年持之以恒地积累经验,还需要收集数据,咱们一些汽车厂都有研发中心,设备装备水平也相当高,之所以和跨国公司比起来差距还很大,就是差在试验数据上。汽车行业正在发生重要分化,最后一定有一些企业会出局。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它往往包含有或明或暗的一种情绪——工业经济已经过时或不行了。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股市,能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稳定、可靠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制造业需要精耕细作 制造业升级有两条路,一是创新,二是精耕,也就是精耕细作。而现在到了调整期,一些行业实际上处于衰落和收缩阶段,甚至在进行剧烈的兼并和重组,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看出好企业——能够在这时候活下来,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一定是有问题,而且不是别人的问题,肯定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潜力极大,会成为整个互联网+的重头戏。
第三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各种商业模式在中国是最容易成功的。举个例子,比如汽车行业,之前中国汽车产量领先的地方是吉林、上海和广东等,但今年1~5月份,汽车产量排名第一的是重庆,第二是广汽,而原本几个著名的地区已经排在第四、第五甚至更往后的位置。其中比较发达的可能是饭店和酒店行业,欠发达的则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如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会计统计、律师服务等。但总的来说,所有行业增长的高峰期都已经过去了,经过大洗牌,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过去我们总是广种薄收、遍地开花,现在需要把精耕细作的功夫练一下。还有一些产业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和潜力,比如制药和IT业。
这几年以来,我们的各个行业起伏很大,下降最快的是重工业,比如煤炭、钢铁、铁矿石、石油、石化建材等。第二是正处于产业洗牌的时期。
以下为演讲整理: 一个国家真正的竞争力是什么? 一国竞争力的基础是制造业。一些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城市,原本有不错的制造业工厂,还有一些能工巧匠和老师傅,他们很想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工资很低,没有地位,也没有人重视,能不能从这里下点功夫?比如在某个企业里表彰技能标兵、模范,为这十个或二十个人增加一定的收入,给予光荣的称号来鼓励一下。
大家都喜欢高速增长时期,因为那时候日子都很好过,很多企业都可以马马虎虎地被称为好企业如果再把外出农民工的变化图也画出来,在2014年之前两者趋势上是完全重合的。
未来我们生产率要提高,必须仰仗这方面的资源重新配置。反过来,经济增长的减慢也会影响城镇化速度。因为这种能力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或者说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我国的城镇化率仍然滞后,与目前的发展阶段不相符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主持人让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给大家推荐书,他推荐的是《城市的胜利》。
不过,经济预测的一个特点是往往做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但是,现实中其他因素常常变化,更重要的是,推动改革就意味着改变其他条件,赢取改革红利。未来城镇化的速度将会减慢,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导致城镇化速度减慢,将构成中国经济新的挑战。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就是负增长。某种程度上说,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协调发展进行资源重新配置的机会也就越多,各地获益也就越多。
过去我们曾经把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做过分解,经济增长首先来自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这是生产要素集聚的表现。经济增长减速也会影响城镇化速度 对于城镇化来说,我们现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条出路是在内涵上推动城镇化,不仅仅要看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更要看户籍人口的百分比。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另外一条出路就是推动外延的城镇化,走区域性的一体化发展道路,像中央部署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在这个特定发展阶段,城市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城市化效益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速度没有那么快了。
未来,城镇化速度肯定会减慢,城镇化速度的放慢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城镇化蕴含了诸多的改革内容,将带来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 我们不希望十三五期间只是6.2%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能够尽快释放红利的改革。
改革红利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来自于城镇化,城镇化蕴含了诸多的改革内容。城镇化放慢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一条出路是在内涵上推动城镇化。本来,我们假设他们的机会是务农,但结果他们没务农,所以我们称之为农业转移劳动力。